在天河口镇民政所办理离婚时,由于孩子太小,工作人员几乎问都没问,就提出来孩子归妈妈抚养,男方也要出抚养费,让他们俩人商量具体事宜。
按照当地生活水平,每月一百元,一年就是一千二百元,孩子抚养到十八岁约2万多元,谁家一下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工作人员建议双方签一个协议,分期付这些钱。方兰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跟他们有什么纠缠,想一次性弄清楚。但想到将来自己离开家乡到了古城,妈妈和孩子毕竟还得依仗刘家过日子,要不然一老一小在农村还真不好过日子。她提出一次性给孩子五百元钱,表示那么个意思就行了。
刘军表示同意,但得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方兰说:“好吧,那么签字画押吧!”,工作人员见俩人没有什么意见,便很快办了手续。临出门时,工作人员又提醒女方说,“这位女同志,这孩子是你们俩个人共同的,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必须出抚养费。你们回去要把这一问题协商好。”。方兰对此表示了感谢。
她知道刘家本来就不想认这个孩子,自然不愿意出这笔钱。因此,在出门的一刹那,方兰说:“刘军,我知道你们家也没什么钱,你回去跟你爸妈说,愿意出就出点,不愿意出就拉倒,不要为这个跟孩子致气,但你得答应我,等我离开后,你们一定要多多关照我妈妈和这孩子!”。
刘军一听不用出钱,心里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毕竟夫妻一场,尽管孩子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的,但在刘家生,刘家长到一岁多,就是养个猫啊狗的也有了一定感情,更别说还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他赶紧痛快地答应了方兰:“你放心吧,孩子我们会帮忙照看的,只是你出门在外要多加小心,不要总是上当受骗!”。
其实方兰要的只是他一句话,并未想真正让他们能帮到什么忙。她心里很清楚,现在刚离婚,他们为了脸面肯定不会管孩子,将来刘家娶了新的儿媳妇,人家又不会愿意让他们管。
从镇里回来,娘俩又商量了一下孩子的问题,她提醒妈妈,万一有什么事弄不过来了,也可以去找刘家,刘军答应了可以帮忙。妈妈说:“你就放心吧,我会看好孩子的,你不照样是我一个人拉扯大的?”。方兰动情地说:“妈,又让你受累了!不过你放心,有了这些钱,囡囡的奶粉钱应该是够的。等她牙长齐了,就可以跟着你吃饭了!我过去安顿好了,还会给你寄钱的。你先拿几百元钱给我,明天我去县里买几罐奶粉!”。
到了县邮政局,方兰先给老部长家挂了电话。刚接通电话,方兰叫了声:“部长,我想到部队去看看您们!”。老部长一听是小方,高兴之余又是一通埋怨:“你这个鬼丫头,这么长时间都不来个信,我还以为你把我们忘了呢!快回来吧,我和你姨还说,你再不给信,我们打算过年到你们家去呢!”。
方兰已经泣不成声了,“对不起,部长,我本想着不再打扰和麻烦您们,可家里出了点事,等我过去了再和您们细说吧!我姨在家不?”。
“好了,别哭了,你姨在外面打麻将。快回来吧,你那小屋一直给你留着呢!怎么回来呀,让小刘去接你吧?”。方兰连忙说:“不用了,部长,我自己回去就可以了,我也没有什么可带的,就两身换洗的衣服。”。
老部长想想也是,便叮嘱了几句“路上要小心”之类的话,赶紧去告诉老伴这个好消息了。
方兰到了县城商店,根据用量,算了算囡囡如果需要吃到明年开春,还要吃四个多月的奶粉,便一口气买了五桶奶粉,几袋豆奶粉和奶瓶。回到家,便告诉了妈妈怎么冲奶粉。
方兰说:“妈,以后白天适当喂点豆奶粉,因为豆奶粉吃完了,可以让村口小卖部帮忙进点。而奶粉这玩意在农村属于奢侈品,没有市场,不好买到。我一共买了五桶奶粉,按照奶粉的冲兑剂量,应该能吃到明年开春。如果实在不够吃,就找刘军帮忙到县里去买点。只要过了年,囡囡也长了乳牙了,就完全可以用豆奶粉和稀饭喂她了。”。
妈妈告诉方兰:闺女,一切有妈呢,你就放心地走吧,只是记住,要经常给家里来个信。方兰含着泪点了点头,母女俩又相互安慰了几句才各自休息。
方兰看着熟睡的孩子,心都快要碎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她真愿意就这么带她一起过去,但考虑来考虑去,还是觉得多有不便,因为此一去还不知部长会安排自己做些什么,再带个孩子一起去真的不大合适。但她还这么小,就要离开妈妈,她能适应吗?
为了她和自己今后的生活,方兰决定,母女俩不得不暂时离开,好在有妈妈在,自己能够放些心来。只是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这可怜的孩子。
第二天一早,一切安排好后,方兰又搂着囡囡不愿意撒手,妈妈知道闺女不舍囡囡,她劝道:“好了,孩子,你就放心地去吧,我会把囡囡养得白白胖胖的交给你的!”,对此,方兰深信不疑,但即便如此,哪个当妈妈的能歇下心来一走了之。她亲了又亲怀中的闺女,终于流出了无赖的泪水……
为了家人美好的明天,方兰终于狠下心来,毅然离开了她们祖孙俩,搭车到了鄂北,从鄂北长途汽车站坐车到了省城,在省城大商场里买了老部长俩口子爱吃的米酒。
到了下午三点多,搭上了省城开往北京的火车,颠簸了一天终于回到了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