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逃课么……
“阳阳,这你可就不对了哦,陶子和娜娜的话你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吗?这个学校是不好,可我们是因为什么才来了这个学校?清华北大是好,我们进得去吗?你还是安分一点好不好?合着刚才娜娜和陶子的话都白说了啊,都白教育咱了啊。其实我也想着逃课来着,我想逃课的心情比你还迫切,不过让她两个这么一说,我就觉得我错了,我自己太不争气了,太愧对广大人民群众了,如今还不好好反省,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太过分。你别懒了,上课去吧,别让人家再来一顿‘义正词严’的政治课,你……真的,我很相信娜娜有能力把你说到想找地缝钻进去都没脸的地步。”琳琳也劝道。
“哎呀呀,不管了,不管那么多了。我发誓,绝对不是故意的,我是真的很累受不了了嘛。再说了,我是真的听不懂老师在那磨磨唧唧的磨叽什么嘛,这样的情形我感觉受刑一般,就是我去了也是做做样子,多一个人数而已,又何必呢?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得不偿失!不想去做没有价值的应付。我知道我的行为很不妥。但是……”阳阳长长叹口气,“唉,也是的,如果没有我做陪衬,怎么可以衬托出来你们各位伟大的革命精神?去吧,赶紧吃饭去吧。我给你们收拾宿舍。”
阳阳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众人知道再无回转的余地,想想吧,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的想法?只能在心底里叹气,也佩服阳阳的勇气和真实,最后也只有无奈的走了。
阳阳就是这样,磨叽归磨叽,有时候磨叽的道理十分正确,至少在陶子她们不够完全理解不够完全正确成熟的心理理念指导下,觉得阳阳的磨叽还是对的。至少阳阳是勇敢的,敢说敢做的,不强制自己完全接受学校那些看起来不近人情不讲道理的条例,不喜欢又觉得毫无意义的课不想上的时候连给学校凑一下人数都不肯,就比如这次……说不去就不去。
陶子她们也很欣赏阳阳的这种性格,很佩服阳阳的做法,但很多时候没有阳阳的勇气。尤其是陶子,她心底里也是有着叛逆性格的,她更是向往自由的时光,可在跌跤之后,尤其是这次没有考到比较理想的学校,伤了爸爸妈妈的心伤了她自己的心之后,她收敛了很多。她懂了许多事情不能按照自己的性子来,这是现实的约束,没得商量。
陶子有一次在听了阳阳关于学校不合理制度的磨叽之后,在心里一百个认同,但没有说出什么,只是用力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叹气。
阳阳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从来就是这样。遵守纪律是对,可要是那纪律确实不够人性化,偶尔的触犯一下又怎么了?人不是机器,不是电脑,没办法按照他们设定的程序去动。人怎么就不能善待一下自己?为什么不能偶尔的任性一下?又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没那么严重的。法院判人死刑还有律师给辩护呢,律师还能让法院改判人家无罪呢,因为——冤枉。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做法和对生活的态度,在阳阳心里,首先要把专业课学好,自己想要学习喜欢学习的知识学好了,其它的都是浮云。那些浮云呢,自己喜欢多少去做多少——那是爱好,是兴趣,不是必须。
陶子在听了阳阳的那些话后,深深敬佩,同时她也难过,她——当初要到这所学校是她的选择,好不好都是她愿意的,没办法去怨别人,也没理由怨别人。有时候听到别的室友抱怨学校不好,她也很起劲地跟着抱怨,可过后……有时候她想想又是那么惭愧,既然一百个嫌弃,为什么要来这里呢?是别人强迫自己了吗?都不是,完全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把自己葬送在这里的。
陶子知道自己在高中时候没有好好学习,荒废了宝贵的时光,以至于到了这样一所“一无是处”又“没有人性”的学校,她也后悔,但是有什么用呢?谁让自己没有好好学习考不上好大学呢?
如今怨天尤人是不对的,陶子深深知道。她也知道过去了的就是过去了,水一样的流走,不能再返回来。她只能是顺着,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的继续。
如今,哪怕这个学校真正的一无是处,陶子也希望自己珍惜一下,更何况这学校既然有存在的理由就有存在的价值,并不是真正的一无是处。没办法的时候就想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陶子想要是自己没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恐怕连在这里的时间都给荒废了,就好像在高中时期一样,最后的结果……不堪设想。
想清楚了以后,陶子发堵的心里还是宽松的。
G大是一所民办大学,学校的简介写的天花乱坠还铿锵有力:什么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实践创新教育,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成为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宗旨;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诚信求未来”的办学理念;等等等等……
说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学院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提出“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的教学管理方针,先后从省内外重点院校中聘请了一批专家教授组成了一个倾心高等教育、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董事会和院务会领导班子,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什么的。还说学院拥有一个熟悉高等教育、锐意进取、老中青结合的学院领导班子,学院领导班子具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规定的关于高等学校领导任职条件要求,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品德高尚、熟悉高等教育、有高等教育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领导班子……
啦啦啦……
这些不是陶子一个人看到的,而是所有在这个学校上学的学生都看到的,甚至还有更多更多的人看到过,就因为——这些内容在网上都有。
说得漂亮,诱惑人诱惑的十分漂亮,尤其是对陶子她们这种心高却没有落到实处的女孩,一看就充满向往。
所以……
来了以后一看名不副实,心底里早凉了,但又能怎么办?陶子给自己打气,说,学校名不副实又怎么样?人长的不漂亮还想好好的打扮一下让别人人说漂亮呢,粉饰一下就怎么了?学校原本不好美化一下又怎么了?看不到实质只看了外表被蒙蔽了只能说自己眼光不够敏锐、自己判断能力不够!
女孩子们很无力,自己是甘心情愿来的呀……最重要的是学校放在网上的图片很漂亮,和所有著名的高校一样,美丽的池塘,池塘里美丽的荷花,高高的教学楼,各种娱乐活动……其实很多学生们当初选择这个学校的原因,主要是看到网站上边那漂亮的风景,来了才知道,他们都被骗了:池塘有,太小了:荷花也有,太少了。和在网上看到的悬殊太大太大了。学校面积也很小,站在大门口就可以看见尽头,绝对没有看到别人口中所谓的大学,进去后找不到东南西北,要花好长时间才能弄清楚学校的布局。大家也不用骑着自行车从宿舍楼到教学楼,步行足矣。
这个大学比好多同学的高中校园还要小。
还好。省劲。方便。走起来不用那么累,不用骑自行车,不用怕迷路……多好呀。凡事都拥有两面性,不好的背后也隐藏着好的一面,人要努力地去发掘那些美的方面,这是一个积极的心态,也只有心态好才能哪儿哪儿都看着好。
再说了悲哀有什么用?不高兴也是一天,高兴也是一天,干嘛不让自己快快乐乐的?陶子有时候很会安慰自己。
陶子叹气。没办法,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区别的,只有接受事实才能说明自己长大了一点。
陶子心说,适应现实是他们所有踏出高中校园的学生首先要学会的,她必须要学会。
生活也许就这样的,每个人必须要长大。
陶子又叹气,只怕是,来在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没有人会想到自己的大学生活会是这样——原本觉得上大学了,一切都自由了,没料到却受到了更多的束缚。可是在抱怨这些压抑紧张的学校规定的时候,每个人心里也都是清楚的:步入了大学,就是步入了半个社会,上了这么多年学,就是为了大学,来了大学又不能适宜算什么?大学……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其实有时候,他们也会很庆幸,庆幸自己来到了这所严厉的学校,被他们一个严格锻炼自己的机会,毕竟学知识是最重要的,知道许多事情不能随心所欲也是很重要的。现在他们的自制力还很弱,有严格的规矩制约着,会让自己更成熟,总比靠着自己那点可怜的自觉性约束自己又约束不了要好得多。
陶子曾经从网上看到过哈佛大学关于人生目标的一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学历,智力,以及成长环境,家庭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的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较为清晰但是比较短暂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较为长期远大的目标。经过2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有一定的规律。
3%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有大多自主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有较为清晰但都是比较短暂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人士,如律师,医生,工程师,企业高管等。
60%的目标比较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呢都能够安稳的生活或工作,但是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业绩。
剩下那27%是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的都不如意,经常失业,并且抱怨他人,抱怨社会,甚至抱怨整个世界。而自己却没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现状。
调查者因此对此作出结论:目标对人生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陶子把这个调查结果和宿舍人说了后,宿舍的人还是感触挺深的。对啊,没有目标,不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以后可不就只有痛苦的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了吗?。
陶子接着跟她们讲述自己的见解:“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成功,渴望努力发展的欲望。如果你能发掘它,便能找到成功的方向,找到一种支持你不懈努力与发展的永久动力。正如西方那句谚语说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么通常你哪儿都去不了。所以呢,我们都要为我们的成功制定一份长久有效的企划书,并要随着我们实力的逐渐强大不断的改进我们的企划,加深我们的企划,更加严格的来要求自己。”
宿舍人全体鼓掌,立琪接着说道:“是啊,当初带着瑰丽的大学梦,踏入了大学的校门,曾经以为:大学中,草是绿的,天更蓝,水更清,生活更美好,那是让高考的辛酸给压榨出来的,家长们说:上大学了以后,我们什么都不管你。于是,就以为自己以后是一只自由的鸟,现在知道不是了,是有些失落。也许很短的时间内,我们会觉得:这所学校,真差,真黑,真破,真烂!反正就是和最初的想象不一样:食堂,永远难吃;操场,永远人满为患;自习室,从来没有安静过;规矩、导员、班级干部,永远让我觉得,怎么那么能装!我也问过自己,到底来这做什么。也许以后就不这样认为了,以后毕业了说不定还特别的特别怀念这里,说不定想来还来不了了呢。
立琪又问,“哎!所谓的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