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众嬷嬷离开后,太夫人身边的莲香在门口禀告:“太夫人,罗二少爷来了。”
蜜儿眼睛一亮,跳下凳子,恢复了孩童的模样:“奶奶!奶奶!”
太夫人眼中都是笑意:“去玩吧。”
蜜儿点点头,对着太夫人一福:“太夫人安康,蜜儿告退。”对着应袁氏一福,“母亲安康,蜜儿告退。”
太夫人点点头,蜜儿就离开了正堂。
院子里,罗二少爷已经从侧间出来,站在前院中央。蜜儿跑到他跟前,拉着他的衣摆跳了两下。
罗崖遥遥对太夫人行礼,太夫人抬手挥了挥。他就矮身抱起了蜜儿,向院子外面走去。
太夫人微微侧头对应袁氏和应孟氏说:“你们也回去用早膳吧。”
两人走了几步来到太夫人前面三尺有余的地方:“是,太夫人,媳妇告退。”
等堂中没人了,太夫人开口:“这段时间,罗二少爷经常待在小姐的里屋?”
穆嬷嬷开口:“是的,月明和月白在外间伺候。”
太夫人闭上眼睛回忆了下:“罗二少爷明年四月下旬就和穆然一样要去边关了。”
“是,太夫人。”
“罗大少爷掌握着都城外城兵力,他的庶子已经五岁了。”
“是的,太夫人。”
“很好,这样很好。”
罗崖将另一张写满军事口令的纸交给蜜儿,蜜儿则把他昨天自己重新写过的东西交给他。
罗崖接过一看,字下面写上了另一种文字,注释也清楚明白。
蜜儿则把接过的东西看了会后,就放在烛火上烧了。
罗崖捡起灰烬放在准备好的绒布袋里:“你记忆力真的很好。”
蜜儿一翘嘴角:“那当然。”
过年了,年货、肉蔬和作为礼品的货物都往府里搬。
蜜儿从忙碌的第一天开始就在太夫人这里待着,睁大眼睛看着。
太夫人有时候忙起来也顾不上她,她就选了个角落,尽量不影响众人。
外院总管和各主事嬷嬷进进出出,马不停蹄。
大嫂去了仓房点数。
间歇的时候,太夫人喝着茶,穆嬷嬷在一旁报着名单、礼单等,太夫人吩咐着,莲香在一旁记录,应袁氏在一旁伺候。
蜜儿在一旁看着,仔细地处理着信息。
到午膳的时候终于闲了下来。
太夫人呼出一口气,看向蜜儿:“今天罗二少爷不来吗?”
蜜儿巴着椅背:“他们也要过年啊。”
“腊月廿十以后,三天和今天一样,办年货还有礼品。腊月廿三进宫过年,家里开始彻底打扫下。然后,京官开始互相走动。除夕到十五,都在家过年。今天……都记住了吗?”太夫人最后试探性地提问。
“嗯,都记住了。”
“那最后一天你来试试,我在一旁看着。”
“好的。”
太夫人想了想:“派人去问下,爷的春联可写好了,还有少爷们的。爷的贴在大门口和堂内,少爷们的贴在院门和廊上。记得,要好好选选。”
穆嬷嬷欠身:“是。”去外面吩咐了。
太夫人看向蜜儿:“蜜儿要写写春联吗?”
蜜儿摇摇头:“出名一点都不好玩。”
太夫人眼睛一亮,连连点首:“对对对。”见穆嬷嬷回来了,又问,“年画的事情也吩咐下去了吧?”
“是的。”
“那好,用午膳吧。”
“是。”
这个皇宫,分东南西北中,五座宫。
中宫是皇帝执政办公的地方,南宫是宫内文官处理公务的地方,北宫是宫内武将处理公务的地方,东宫是太上皇、太后、皇帝、皇后、太子和四妃住的地方,西宫住着未满十五岁的皇子、昭仪、没出嫁的公主、婕妤、美人、内侍和宫女等。
中宫分前殿、正殿和后殿。
这次小年夜,在前殿举办。
皇宫门口,官员络绎不绝。
蜜儿的三面被护卫围住,她的大眼睛在人群中搜寻着。
突然眼睛一亮,快步跑去,护卫们跟上。
“跋哥哥!”
罗崖余光看到小小的人影在人群中快速移动,发现了她,紧赶几步,就把她抱在怀里。
等她在罗崖怀里安顿好自己,就看向旁边,甜糯而准确地叫出见过的人:“罗爷爷~罗大伯~罗二伯~罗四叔~罗五叔~”最后看看和罗崖年纪差不多的男子,眼珠一转,“罗大哥哥!”
罗墨比罗崖多了肃杀之气,面色冷凝,应穆然可和他没得比。
罗墨被突然冲出来的女孩吓一跳,面上自然不显,没想到这女孩没被他身上无意识产生的杀气吓到。这样,他反而不习惯了。
蜜儿左手一摊:“罗大哥哥~”眨巴眨巴。
罗墨想了想,伸手进怀里一掏,就掏出块丝帕,打开看了看。里面包着小小的玉镯,白玉无瑕,圆润晶莹。罗墨连着丝帕一起给了蜜儿。
蜜儿接过:“谢谢罗大哥哥~”
罗崖开口:“小财迷。”
蜜儿用玉镯掩着脸,似乎想把自己藏起来。露出大大的眼睛,好不可爱。
大家都笑了。
罗尧问:“你父亲呢?”
“在里面,早来了,和人聊天呢。”
罗尧点点头:“你哥哥们没来吧?今天就跟罗崖一块儿吧。”
“嗯。”蜜儿点头。
玉阶前,舞者舞蹈着。玉阶上,皇上、贵妃和德妃津津有味地看着。玉阶两旁,百官互相寒暄着。大殿上很是热闹。
罗尧和应珞扬一番寒暄后,应珞扬就放心地去和各文官热络了。
“蹄髈蹄髈!”蜜儿喊。
最近的罗大伯罗劲嶒,伸手拿起,一递。坐在罗崖右边的罗劲晟,割下一块,放在罗崖面前的盘子里。
罗崖拿起旁边放着的剪子,把蹄髈的肉和皮剪小。夹起来,送到坐在自己怀里的蜜儿嘴边。
蜜儿有点吓到,不过抵不过美食的诱惑,张口就吃掉。
“好吃吗?”
“嗯,味道很浓,肉很嫩。”
“还要吃什么?”
“那个,浓汤盛一碗。”小声地在罗崖耳边说。
蜜儿身上淡淡的奶香和浓郁的幽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独特的魅香,逗引着罗崖的嗅觉。
罗崖定定神,浓汤就在不远处,他慢慢地盛来一碗。
蜜儿接过汤碗,用汤匙一口一口地喝着。
罗崖用一手固定蜜儿,一手夹着眼前的菜吃着,反正他不挑食。
罗家是武将,自然少不了酒,两坛空了居然还没人脸红。偶尔过来几个武官来给罗尧敬酒,虽然罗尧的兵权早就上交了,不过毕竟还是太尉。
因为罗崖明年四月下旬就要离开都城,蜜儿就问起了他在西部大营的生活。
西部和西北不同,有一条雪山山脉绵延几百里,基本上没什么外敌。大多数要做的事是帮百姓建房挖井,最接近军队实质的行动就是剿匪。西部穷山恶水不少,土匪也就多了,有军队镇压,百姓心里也踏实。
罗崖轻声说着自己三年的军营生活,旁边虽然吵,蜜儿却总能分辨出他的声音,认真聆听。
罗家其他人也都在聊天,桌上蜜儿动过口的菜都被挪到了罗崖的面前。
蜜儿抽空看了眼玉阶之上,记住了一段画面。年轻的帝王和活泼的贵妃比较谈得来,德妃看上去有些矜持,很有大家风范。
可是帝王会长大,如果贵妃一起长大,那她就会是皇后。否则的话,现在怎么看都是德妃比较像皇后。
少年夫妻……
“那明年四月去西北,你打算待多久?”
“西北外族蠢蠢欲动,我打算待到你成年。如果真打起来,父辈也会被叫上战场。”
“嗯,”蜜儿了解地点头,然后在他耳边说着,“你一定要变强,然后活着回来。”
罗崖被她甜糯的声音和魅惑的幽香迷惑了,许久才消化了她说的话,点头:“嗯。”
蜜儿现在的主要事情就是学习家里内院的各项事务,次要事情是女红,最后是什么琴棋书画。
等一年后,了解了各种习俗以后,就可以把女红提到主要位置了。至于琴棋书画,都通一点就可以了。
除夕到十五,每一天要做的事情都不同,而且还多。
蜜儿每天睡得早,起得早,玩得少,写得多,记得全,才算把春节的习俗给弄清楚了。然后,毕竟是小孩的身体,十五那天实在没力气出去了。就把罗崖留在家里,一起休息。
因为事先通知过罗崖,他就带了几本兵书来。
这次虽然是在里屋,却是在里屋床边的软榻上。
罗崖找了个光线良好的方向,靠着迎枕,盖着丝被,让蜜儿靠在他身上,好好地休息。
?????????????????????????????????????????????????????
罗崖虽然有过历练,熟悉了军队,可是对手已经不一样了。
山上的土匪,不正规,面对军队未必会有有效的抵抗。
可彪悍的游牧民族,按照以前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
战场上,必须把一切可以当作武器的东西化为武器。在古代战场上,剑的作用排在弓弩和石块之后。所以罗崖开始练习将各种东西投掷出杀伤力。
游牧民族应该有一半精兵是依靠马匹,蜜儿也不确定,倒是罗崖点头,同意了她的想法。那么,就要学习马害怕什么。蜜儿觉得吧,现在他们未必有空闲把野马训练成真正的军马,最多能和他们自己合作无间。一般马害怕的东西,应该有效。所以,罗崖手边就多了本小册子,蜜儿想起一点,小册子就厚上一点。蜜儿曾经看的书、了解的资讯很庞杂,自然需要抽丝剥茧。
还有植物,可食用植物、有毒植物和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虽然不知道西北有什么,但是在那边从小翻看各种书籍的她,还是一种种将他们画了出来。罗崖在那边练习,她就在一边画画。
还有还有……现在可不是藏私的时候,各种可以运用的手法,都被她记下来,有时候还和罗崖讨论讨论。
这些都是她看书看来的,可不是谎话。
在他动身之前的几个月,两人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太夫人那里请安,学习中馈,她也没落下。到各种节日,尤其认真,该准备什么,要忌讳什么。一学完,马上不见人影。
她做事喜欢有充足的准备,这样有突发状况,她也不怕了。毕竟,她这人,其实反应有点慢……
因为这点,她还特别练习过,遇上真正突发情况的时候,她是一副表面镇定自若的样子,其实内里心脏狂跳、头脑空白。
她还研究各种天灾人祸,地震也好、山崩也好、海啸也好、洪水也好……她都会在脑内模拟状况,应用学习后归纳的各种措施。
毕竟造物主拿走了她的即时应变力,不过留下的东西也不少,再加上后天的开发……
大哥的妻子应孟氏明艳照人,应对用词都很得体,语调轻快,是个颇为活泼的人。哦,或许不该用活泼,而是活跃,社交能力应该不错。不过,听说女红一般,理财也一般,只能算得上学过而已。过年后,两人就睡在了一起。
太夫人暂时没让她参与中馈的事。
应穆然还有十几天就要出发了,太夫人甚至还免了她早上的问安。
蜜儿看向太夫人卧室的门,门外不远处的花坛是开得正盛的芍药。
过十几天,罗崖也要暂时离开她的世界了,自己把他妥善安放到一个角落,然后,还有很多事等着她去做。
琉璃屋快好了,第一次建难免手忙脚乱。
冬季种下的小麦还有一个多月就可以收获了。自己雇了几个农夫,在忙完了自家农活以后可以来帮忙。然后又打探着找到了一对被家里赶出门的老年农家夫妇,虽然他们已经没什么力气了,可是比起自己的纸上谈兵,他们的经验可是一笔不小的资产。自己用书上看到的知识和他们讨论讨论,然后才动手种下了麦子。一奎他们早上没事,有时候去地里晃晃。据他们说,老农对小麦的长势很满意。
郊外的一座宅子靠近河流,以水榭为主,她就当成了鱼塘。有座宅子以花草景观为主,她就养起了蜜蜂。有座宅子景致都是一半一半,她就在池子里养起了观赏鱼,在花园里养起了名花。自然,上了年纪的山里的老汉、渔夫和花匠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不能常去看看,她就立起了互相监管的制度。一个月起码去一趟,核对账务和清点数目。还好,雇佣的时候也审查过,都是实诚人。
以后,就可以多去几次了。
至于还空着的地,这段时间上山收集的种子,也该派上用处了。
还有销路问题……嗯……该和二叔去套套关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