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天三年腊月廿三,因为应珞扬要到处应酬,蜜儿又来到了罗家这里。
才刚坐下不久,就被内侍传唤上玉阶。
刚踏上玉阶,蜜儿就工工整整地行了个宫礼:“应氏小女拜见皇上、贵妃娘娘、德妃娘娘。”
上头传来轻笑,一个年轻沉稳的声音传来:“起来吧。”
“谢皇上。”
蜜儿起身站直身子,低垂视线。
“蜜儿过来。”有个女人开口。
蜜儿微微抬头循声望去,正看到贵妃笑眯眯地望着她。她快步走去,却不显慌乱,在贵妃的宝椅前站定,福身:“贵妃娘娘。”
贵妃拉过蜜儿的小手:“我家的二嫂子真可爱。”
蜜儿眨眨眼,灿然笑开:“谢谢。”
贵妃喜欢这样的性子,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对了,家里人来看过我,说你给奶奶吃的蜂蜜,很好吃。怎么都不带到宫里来?我也想吃。”
“……把吃食带到宫里?”蜜儿看了眼皇上,皇上正微笑着看着这边,“不妥当吧。这是新东西,还不知道有什么禁忌,不合适送到宫里来的。”
贵妃一撅嘴:“真麻烦。”
皇上淡淡开口:“等过段时间吧,到时候找妥当的人员去运来。”
贵妃对皇上眨眨眼:“你可不能忘了。”
“自然。”然后看向蜜儿,“蜜儿好像很忙碌。”
蜜儿点点头:“嗯,跋哥哥给我的东西,所以我就去看看。然后土地周围的农家人都喜欢和小女聊天,小女在他们说的字里行间中发现了不少东西,仔细地听他们说,仔细地询问过,然后再把他们做出来。他们还说农田如果放在那里不动,就会变荒田,那自然是不好。我就又仔细询问了他们怎么种,各种各样的蔬菜作物都问清楚他们的播种期和收获期,然后又问了各家都在种什么,我在调配一下自己的田里该种什么,种多少。最主要的,还是要多问,不要一味埋头苦干。”
皇上听了微笑:“蜜儿真的很能干。你想过以后要干什么吗?”
蜜儿把手臂伸开:“最大的商人!”
皇上看了忍不住笑开:“皇商?”
蜜儿歪歪头想了想:“我想把有用的东西都用起来。像是现在在卖的几样东西,其实都不是我做出来的。农家伯伯他们在做出来以后,都觉得没什么,基本上都是自家吃用。我只是做了些加工,再拿出来卖,就很受欢迎。所以我要做最会用东西的商人。”说到这里,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虽然离那一步,还有很遥远很遥远的一段距离……”
皇上眼中光华流转,闭上眼睛点点头,随即睁开,看着蜜儿:“朕会很期待。”
蜜儿微笑:“嗯!”
这天离开皇宫,蜜儿不仅带着贵妃和德妃的见面礼,还有三大马车拉的皇上的赏赐。
有金银珠宝,有绫罗绸缎,有古董字画,没什么实质的东西。
不过蜜儿不觉得奇怪,她也还没做什么实质性的事情。
东西收进她小院子里卧房旁边闲置的书房。
大年夜里,拿了红包,她仍旧早早地睡了,小孩子没办法熬夜。
过完了初一,其实应家就已经开始紧张了。
一边过节,一边注意孟若叶的动静。
蜜儿绣完了梅花上最后一瓣,落结。然后掏出弄好之后一直放在身边的两只瓷瓶,用拇指摩挲着。
一切就绪了。
“月白,更衣,我要出去走走。”
“是,小姐。”
“月明,去找一奎。”
“是,小姐。”
一奎带着三个人来到驻虹院的时候,蜜儿已经穿戴好了。
缎面的蔚蓝斗篷,将蜜儿的小脸衬得玉雪可爱。襟上缝了三颗内盘扣,斗篷下的小马甲两边肩上内侧也各缝着三颗内盘扣,将斗篷固定。
蜜儿因房中的地龙,脸上红扑扑的。
“一奎,走吧。”看到了一奎,蜜儿就往外走。
“是,小姐。”
一奎抱着这个身高还不到他腰部的女孩走着。
他们八人本来住在边境,后来因为想要吃饱饭,就进了北部大营,在军营里面认识后,那时候也不熟悉。
后来因为得罪了上面一个小头头,老是被找茬。
那个小头头本身有点真本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下面的人诸多挑剔,随意使唤。他们都吃了不少亏,一直没机会立功。虽然参加训练,实际上更像是勤杂兵。他们本身也没有大志向,就一直待在了最底层。
后来一直驻守边关罗崖的父亲罗劲铭找到了他们,他们就离开了军队,当了罗家的护卫。
按照罗劲铭的说法,他们虽然没有向上的冲劲,至少忠诚老实。他们之中年纪最大的二十三,最小的十九。
现在照顾罗家未来的媳妇,他们开始以为是项单一的差事。
没想到这位应小姐实在与众不同,白天的时候基本不歇着,到处跑。而且还做了很多事,难以想象,以前在罗家的时候也没看到有人这么忙碌的。即使再忙,也只是一时,还是休闲的时候多。
微微低首想着事情,还注意到了地上的雪。
雪铺在地上,厚厚的一层。中间却整齐地露出一条道来,可以让两人并肩同行。
这是蜜儿小姐吩咐扫地的仆从在中间洒上盐水的关系。
洒上盐水的地方并没有积雪,只是湿了。
“……一奎?一奎?”肩膀被拍了下。
一奎回过神,停下脚步:“小姐。”
“你们的鞋子怎么样?不漏水吧?继续走。”
靴子是小姐出主意特别制作的。布是那种做船帆的布,鞋底好像用上了给少爷做武器的材料,内里缝上了羊毛,很缓和。用料很实在,一点没有偷工减料。
而且走起来踏地有声,越走越有精神,而且和穿着同样鞋子的人走在一起,慢慢地就会统一步伐。
“很好,暖和也舒服。”
“磨脚吗?你可别不说,我要改良的。”
一奎想了想,又说:“不磨脚,脚掌很自在。”一直视线低垂,没有看向蜜儿。
出了驻虹院,去宁怡院告诉太夫人一声要出门。
路上,蜜儿抬头望着天空。灰沉沉的,压在人的头上,看来还会下雪。只有这时的天空让人感到熟悉,平时的天空,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炫目得让她不敢直视。
拐了一个弯,就到了宁怡院的正门口。才拐过来,蜜儿就看到一个人在那里犹犹豫豫地徘徊着。
蜜儿收回落在天空的视线,放到眼前的人身上。
那人也发现了蜜儿,愣住了,似乎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蜜儿也不等她反应,抬手,招了招,让她过来。
人走到跟前,是个将近四十的姑姑:“大小姐。”
“什么事?”蜜儿甜甜地问。
“……老奴是代替赵嬷嬷看管仓房的,老奴夫家姓李……老奴一直在家,现在突然来内院当差,家里的孩子无人照料。而且……”
蜜儿看她表情怪怪的,想了想就问:“你家孩子几岁了?”
“是儿子,今年……二十……”
“……继续。”蜜儿知道有下文。
“以前老奴也在内院当过差,孩子托人照料过。可是一场伤寒发热,让孩子烧坏了脑子……所以……所以……”
蜜儿看着,听着,突然开口:“把你儿子带进来,带到我的驻虹院。”
李姑姑一愣,想了想,欠身:“是,小姐。”
等人走远,蜜儿拍拍一奎的肩:“一奎,今天不出去了,回院子里。”
“是。”
李大个被带到了蜜儿院子里待客的地方。
蜜儿坐在中堂观察着跪在面前不远处的人,李姑姑虽然俯身低首,看那动静可不算小,眼珠子一定在不停地转着。
李大个骨架不小,个子也高,就是瘦了点。已经二十的人,双眼仍像幼童般澄澈,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好奇地东张西望。身上的棉衣勉强能够御寒,刚进来的时候鼻头通红,脸色却有些惨白,现在待了一会儿,已经好了许多。
蜜儿看向一边的月明,月明把手中的罐子一倾,里面的豆子“哗”地一下,全部掉到了地上。
蜜儿直直地看着李大个:“你叫什么名字?”
李大个见她看着自己,也直视着她:“家里人都叫我大个。”
“大个,帮我把地上的豆子,装到那个簸箕里。”蜜儿指着月白抱在怀里的簸箕。
簸箕豁了个口子,根本没办法装小的东西。
大个听了却点点头:“哦。”
月白神色颇为不忍,犹豫着将簸箕交给大个。
大个不停地捡着,豆子也不停地掉出来。
蜜儿坐在中堂,神色不动,基本没变过坐姿。就这么陪着大个坐着,坐了将近两个时辰。
抬眼看看窗外,今天看天色看不出什么,不过应该不早了。
“大个,可以了,你休息。”
大个一听,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蜜儿看向李姑姑:“李姑姑。”
“老奴在。”她跪得有点吃不消了。
“把李大个留下吧,我这里有事让他去做,管他吃穿用。”
“这……”
蜜儿掸掸膝盖:“放心吧,我不会改变主意的。”
不用仔细看,就可以感觉到李姑姑浑身呈现出一种解脱后的放松状态。
她没兴趣再看:“你去忙吧。”
“是,大小姐。”李姑姑从地上站了起来,却也没看一边的李大个,径直离开了前堂。
李大个坐在地上,愣愣地看着李姑姑消失在院门口。
蜜儿看着他的后脑勺,淡笑着甜甜开口:“杨嬷嬷。”
在驻虹院服侍的嬷嬷,一直只管着院子里的几个小丫鬟。大小姐八岁的年纪,几乎天天往外跑。家里人都宠着,也还不到该注意的年纪,所以驻虹院里的杨嬷嬷,反而对蜜儿不太熟悉。
一直站得较远的杨嬷嬷听到蜜儿喊她,愣了下才应声:“在。”
“去外院问问有没有带池塘的小院子,把李大个和抓到的癞蛤蟆们都送过去。如果外院没有,就去外边找,最好附近有家仆住着的地方,帮忙照应着。”
杨嬷嬷十分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人留下,而且还反常的浪费了足足两个时辰。但是看着蜜儿娇小的脸庞,什么也问不出来,只欠身:“是。”
蜜儿记下了杨嬷嬷的停顿,视线仍落在李大个身上:“看他的样子,吃喝拉撒睡应该没问题。给照顾他的家奴一份月俸,让他们尽着点心。我会经常派人去看看的。”
“是。”
“另外,他只要再学会一件事就好。”蜜儿没有低头,只是用拇指搓了搓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教教他,怎么脱衣服。”
“……”
>